欢迎访问学术月刊,今天是

复制的“拉奥孔”与可疑的“静穆”
高砚平
早期(即德累斯顿)的温克尔曼在《希腊美术模仿论》中以“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”阐说拉奥孔雕像,罗马时期的《古代艺术史》和《佛罗伦萨手稿》则对拉奥孔雕像作出了十分不同的重述。经考证,温氏在德累斯顿期间所见既非梵蒂冈观景楼的原像,也非石膏浇铸件,而是17世纪法国雕刻家的青铜仿制品。他抵罗马之后才亲睹梵蒂冈观景楼的原像。早期温克尔曼从拉奥孔的表情和身姿论证静穆感,其中以拉奥孔之不“哀号”和平衡的站相为要。早期评论中,拉奥孔之不“哀号”是出于心灵的高贵,罗马时期则对之做出了修正,莱辛、赫尔德、歌德等人也作出质疑。由艺术史的考证得出结论,拉奥孔的站相,特别是“右臂”,是文艺复兴雕刻家的 “修补”,与真正的“右臂”大为不同。这透露出其早期的静穆之说多有可疑之处,亦表明温克尔曼面对特定复制品(包括人为修复)的视觉经验直接影响了他的拉奥孔阐说。
关键词: 早期温克尔曼, 拉奥孔, 静穆, 青铜仿制品
赫尔德论触觉:幽暗的美学
高砚平
触觉理论是赫尔德美学的重要的、核心的组成部分。赫尔德借势于18世纪欧洲知识界的触觉研究和鲍姆嘉通的美学学科之创立,探析触觉的性质并将其明确纳入美学范围。赫尔德将触觉归属于作为“心灵底基”的“幽暗”领域,通过将触觉与视觉相比较,赋予触觉高于视觉的首要性和优越性。他提出,触觉之模糊、缓慢及与对象“相渗”等性质,有助于呈现世界并引领心灵进入“幽暗”之域,由此肯定触觉在认知、审美和形而上学方面的潜能。赫尔德触觉美学之赞扬情感与幽暗的价值等,实质上指向了对启蒙理性的批评,并预构了德国浪漫派的精神倾向。触觉美学包含的情感与身体维度,对当代美学的发展亦极富启发性。
关键词: 赫尔德, 触觉理论, “幽暗”, 视、触之分